
“所有比赛都是满的,只有买不到票的观众,没有空场的比赛。”自今年5月“苏超联赛”开赛以来,新华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编辑部副主任万成鹏已参与了20多场比赛的拍摄。 《苏州超级联赛》(镇江)明信片渲染图(正面):一只大拳头升起,左右两行大字:“重‘镇’旗鼓”、“迎‘南’起来”。谐音口号出人意料,与镇江队的代表色洋红色相映成趣。这是8月31日晚镇江队主场对阵南京队时,镇江队球迷在看台上举起的大口号。当天,万程鹏打进了球迷举着标语为现场加油的惊人景象。 “这是镇江主场最精彩的时刻,非常感谢‘S’队。”“我拍的这张照片是‘苏州超级联赛’明信片。”万程鹏说,“镇江虽然在‘苏超’中排名靠后,但球迷的热情从未减退,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喜欢的球队或家乡球队的不理想表现而受到影响。我不再支持它了。我认为观众张贴的巨幅标语是球迷对自己喜欢的球队的支持以及对家乡的热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此时,新华社联合中国邮政江苏省分公司等单位推出了“苏超联赛”明信片,让万承鹏大吃一惊。他告诉记者:“一般拍摄重大活动时,可以出一本画册,或者办一个摄影展。这次活动让‘苏超’通过明信片得到了更多的传播,而且还将对联和书法艺术融入到小明信片中,颇为新颖。” 《苏超》明信片(镇江)效果图(反面)Yu 文清,朱思成着书“对于美国摄影师来说,我们作品的传播就是对作品本身的认可,我们就很满足了。”万成鹏表示,“‘苏超’是全民参与的盛事,我们很高兴这次发布的明信片选用我们的照片,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将‘十三太保’球员和长期球迷的拼搏精神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就像ng摄影一样,用一千零一秒的高速快门来拍摄 捕捉领域日新月异的动态,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镇江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镇江市楹联协会高级文化指导朱思成创作的镇江对联,此时的“苏超联赛”正在“力推长篇大论”。G期成功,阵势如三座大山包裹;江声轰鸣,攻防如万谷竞流”,用文字展现了对联活动的“动态景象”。朱思成告诉记者:“传统的对联不仅仅是营造‘静景’。无论是描绘山水,渲染节日,还是写礼物抒发感情,他们往往偏爱一种稳定、平静的意境。比赛对联要紧扣“动感场面”,把比赛现场、现场的竞技场面、与运动员的拼搏、现场迸发的体育爱心结合起来,做到“动”字,让人们通过对联感受到赛场上的激情。 “在为江苏各区市创作城联时,镇江最受欢迎的代表景观就是金山、焦山、山水“三山”。北固山,还有长江、运河等元素。这副对联通过“三山”、“江声”等形象,让读者直观地看到镇江康复的特色。 “动态场景”主要聚焦“苏超”比赛本身,运用“阵”、“攻防”等专属足球术语,还原场上节奏的紧张感,凸显竞技色彩。由于工作习惯的原因,朱思成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他认为,要深入挖掘精神核心文化,用热点内容“唤醒大众记忆”,唤起人们与文化的情感联系;还要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精心打造文化与生活交融的消费场景,让文化真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实际需求、情感体验相结合。朱思辰g认为,《苏州潮》明信片的创作,是将传统文化带给当地人、融入人们生活的一次伟大尝试。明信片是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苏超”则对应着人们情感的热情。两者的结合,不仅满足了人们收藏、纪念的消费需求,也让传统文化自然走进生活,成为传统与当代的生动纽带。江南时报记者 张子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如有,包括图片、视频)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